那些年
合江大街小巷的老行当
曾是那样的不可或缺
而如今
岁月一页一页地翻过
老手艺渐行渐远
这些民间手艺逐渐消失在合江人的视野中
成为了合江人记忆中最深处的怀念

合江这座城市很小,小到随便出门逛逛都能碰到老熟人。而正是在这样一座小而有调的城市里,除了生活里所谓的朋友,我们还能有幸认识这样一些人,他们的故事人生平凡而又让人敬佩。

在合江老街的一角,我就被一个小小的配钥匙摊所吸引。我甚至已经忘了是从何时开始注意这个摊位的,或许是曾经租房漂泊的时候就住在旁边的居民楼,也或许曾经在隔壁的水果摊逗留过...

老师傅的摊位虽然不大,但是里面承载了无数个年头的风雨,略显岁月痕迹的推车,能让我们感受到这车的年纪已经不小!

初次走近摊位,老师傅以为我是要配钥匙的,向他表明来意后,他便很乐意的和我聊起了家常。

施师傅,今年已经60岁,配钥匙已有20余年。一辆推车、一把藤椅、一张凳子,推车上面摆放着他的工作用具,这就是他的“工作室”。
我去的时候正好有客人来配钥匙,施师傅一边工作着一边给我讲述他的过往经历。

施师傅说,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学得的这个手艺,便开始靠着手艺在合江一些乡镇上摆摊,在乡下干了几年,后来才搬到合江城里来的,光是在城里也有整整20年。

施师傅告诉我,一年365天,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会休息几天,每天都是从早坐到晚上,长年无休、风雨无阻,虽然挣钱不多,但是他觉得很知足。
配钥匙可是一个技术活儿,师傅把需要配的钥匙固定住配钥匙的机器上,随着机器的上下浮动,平整的空白钥匙上划出了齿,多余的部分变成碎屑飞溅,还伴随着火花和尖锐的噪声,像是烟火。


配一把钥匙最快的1分钟搞定,最慢的也就5分钟。分为4道工序:匹配钥匙、切大小和长短、打孔、削碎渣,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精准。200多种钥匙胚子,施师傅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所配的钥匙模型。
施师傅配钥匙在合江也算是有些名气,总有人慕名而来,我去的时候配钥匙的客人也是特意来老师傅这儿的。
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行当里,他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,更用这双手帮助了无数人。钥匙冰冷人情暖,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无闻,温暖了许多人的心。

二十多年的从业生涯,施师傅自己也不知道了开了多少把锁,配了多少把钥匙。 只是现在感觉年纪越来越大,视力,体力也越来越跟不上了,真的害怕自己老了这个手艺就这样消失了!

现今社会“手艺人”一词越来越稀缺。有些手艺消失了,有些手艺价值尚存。不管怎样,手艺人给我们留下不可或缺的价值。

羡慕他们,但是羡慕的不是手工本身,而是专注手艺背后的宁静,以及匠人细腻优雅的生活方式,专注于一艺 一道从一而终。俗话说“荒年饿不死手艺人”,可现在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少,愿意入配钥匙这行的更是少之又少。

手艺人其实是一种工匠精神,它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,里面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,他们的手艺是对时间的尊重与敬畏!
合江《守艺人》
正在征集中
寻找你身边的传统民间手艺人
传承传统文化,延续匠人记忆!
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手艺人
请联系小编18982428320(微信同号)